作者|董楠,郵箱|[email protected]
最近,兩大車企接連公布了自研電池的最新進展。
其中,廣汽埃安發(fā)布了自研的P58微晶超能電池,極氪則宣布量產其首款全棧自研的金磚電池——一款800V磷酸鐵鋰超快充電池。
今年廣州車展上,長安也宣布了自研電池的計劃,其中既包括對液態(tài)電池的升級,也有固態(tài)電池的研發(fā)規(guī)劃。
在車企自研電池這一發(fā)展路徑上,前有特斯拉探路自研4680電池,到已經決定暫緩電池自研的蔚來,加上中國動力電池產業(yè)規(guī)模全球領先,動力電池產業(yè)的復雜形勢,推動車企自研電池的趨勢似乎愈演愈烈。
特斯拉、比亞迪等巨頭們打造垂直供應鏈能力,已經可以依靠其強大的市場規(guī)模效應消化掉,而還在處于市場轉型期的車企們,如果一旦投入自研,將面臨大投入以及長回報周期的考驗,很可能,自研會成為一個黑洞。
車企重金投入電池自研,真的有這個必要嗎?
自研電池,特斯拉非典型標桿
特斯拉在2020年宣布自研4680電池——一款性能更高、成本更低的圓柱電池,到在德州工廠自建電池電池生產線,量產屢次延期,特斯拉成為很多車企決定投入自研電池的模版。
目前,特斯拉公布的最新4680電池產量為每周80萬塊,以每塊電池約100瓦時,一輛車的電池組為65千瓦時計算,特斯拉目前4680電池的每周產量,可以供給1200輛特斯拉新車(不包括cybertruck),還遠遠匹配不了特斯拉新車交付的速度。
特斯拉的目標是德州超級工廠的電池產量可以達到10萬兆瓦時,這對于已經實現(xiàn)電池量產的特斯拉來說,仍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。
這其中還包括,特斯拉在自研電池的同時,也在探索全新的生產工藝,試圖將降本能力發(fā)揮到極致。
從引領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角度來看,特斯拉對新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的探索,無疑掀起了一場產業(yè)技術革命,也讓國內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動力電池廠商紛紛推進4680電池的研發(fā)。
啟動動力電池自研計劃三年的特斯拉,在實現(xiàn)靠自研自產供給自家車型的能力上依然遙遙無期,它更大的貢獻在于對產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的引導。
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特斯拉在動力電池技術上的話語權,它對外輸出的是特斯拉自身的技術能力,也使其具有了更深刻的市場意義。
但,對于中國車企來說,自研電池對于現(xiàn)階段的競爭意義更加重要。
全棧自研電池,但不會脫離外采
很長一段時間,對于控制動力電池的技術和成本能力,很多車企大多采用自研PACK包、外采電芯的方式,除了生產動力電池起家的比亞迪,和將動力電池項目剝離出去的長城外,沒有哪家車企在自研電芯上取得過實質性進展。
12月14日,極氪正式發(fā)布全球首款量產800V磷酸鐵鋰超快充電池——金磚電池。這款電池是目前國內最快實現(xiàn)量產的具備超快充能力的磷酸鐵鋰電池。
同時,極氪也透露,金磚電池會首先搭載在極氪007上,極氪007將在12月27日上市,并于元旦開啟交付。這意味著,金磚電池的量產能力,已經可以匹配極氪007的交付進度。
之所以能夠實現(xiàn)快速量產,是因為早在極氪成立之初,自研電池的計劃就已經提上日程,而打造800V超快充電池,也是吉利浩瀚架構開發(fā)之初就確定好的技術路徑。
早在8月,寧德時代也發(fā)布了具備4C超快充能力的磷酸鐵鋰電池——神行電池,但是從量產時間來看,金磚電池的量產速度更快。
從性能上看,金磚電池最高充電功率可達500 kW,最大充電倍率達到4.5C;在10%~80%快充區(qū)間內,實現(xiàn)充電15分鐘續(xù)航增加500?公里以上,這種能力正是為了迎合目前用戶對超快充體驗的追求。
對于用戶體驗來說,電池安全也非常重要。為此,極氪也提升了三項安全測試標準,包括,行業(yè)首創(chuàng)的超壓針刺測試,將傳統(tǒng)的“針刺測試”全面升級,將滿電狀態(tài)的金磚電芯先以國標1.5倍的擠壓力,讓擠壓形變量達到30%以上;靜置1小時后,再使用5 mm鋼針從彎曲程度最大的點進行針刺貫穿,讓電芯直接短路,整個過程電芯不起火、無爆炸。
超越國標的外部火燒測試,在國家機動車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的電池包火燒實驗室,實驗人員通過油盤直接火燒的方式對金磚電池進行測試,接觸電池包的火焰溫度在700℃以上,持續(xù)火燒時間長達240秒,遠超國標130秒的測試時長,仍舊不起火、無爆炸。
以及6項極端工況串行測試,同一塊金磚電池連續(xù)進行浸水、火燒、冰凍、拖行,再加上碾壓、高墜6大極限測試,全行業(yè)絕無僅有的測試標準和難度,即便經歷這樣的地獄之旅,金磚電池依然不起火,無爆炸,保持“金身不破”。
而對于極氪自身來說,自研電池的真正意義,則在于成本。官方信息顯示,金磚電池的生產效率提升超過40%,較同等性能的三元鋰電池,金磚電池每度電可以降低14.8%的成本。
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說,技術要領先,同時成本要低,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。
當然,極氪安聰慧和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最近也都表示,雖然自研電池,但是兩個品牌仍然會采用自研+外采兩條供給路線。
與此同時,極氪與廣汽埃安也都沒有公布自研電池的降本能力會達到多少,這與此后的新車交付能力也密切相關。
自主巨頭自研電池會成為必然
與外界很多猜測,認為自研電池是為了脫離外采不同,事實上,現(xiàn)階段包括極氪、廣汽埃安在內的自研電池進入實質性階段,有幾層含義。
首先,無疑是市場層面的意義。
安聰慧回應對于明年市場預判的時候說,明年純電汽車增長的比例較難還有大幅度提升,競爭會越加激烈,市場會越來越卷。
這意味著,成本之戰(zhàn)不會停止。而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最貴的零部件,隨著車企交付能力的提升,其所帶來的降本能力必然會隨之增強。當然,這對于現(xiàn)階段的中國車企來說,其實是一項綜合戰(zhàn)略的能力體現(xiàn)。
就在極氪金磚電池發(fā)布僅僅2個小時,極氪007的訂單就增加了487臺,這也足以證明金磚電池對007的訂單是有所助力的。
其次,自主巨頭入局自研電池,很可能會成為發(fā)展必然。因為相比于新勢力,他們有持續(xù)的資金能力,和規(guī)模更大的市場,不但后盾強大,還可以借助自研技術形成內部共享。尤其是今年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增加,持續(xù)打造核心技術能力,也是這個階段自主巨頭們思考的新命題。
極氪,作為吉利體系下的轉型先鋒,通過不斷拓展自研領域,一方面能夠加深品牌護城河,同時,對于此后的全球化進程來說,也有著重要意義。
過去一段時間以來,從智能駕駛到電池、芯片,整個行業(yè)都在關注全棧自研的真正意義,以及是否有全棧自研的必要。
今年7月,當豐田宣布其在固態(tài)電池研發(fā)上取得實質性進展時,整個行業(yè)一度陷入技術落后的恐慌,是否自研電池,自研的深度和廣度,再次成為行業(yè)探討的話題。
而實際上,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,也讓動力電池的技術路徑開始脫離標準化,來尋求更加市場化的解決方案。
如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謝世濱所說,近幾年,新的技術出現(xiàn)后,大家對車型、電量需求的差異化越來越大,電池和車身一體化后,想要標準化是比較困難的。
在整個行業(yè)的激烈轉型中,全棧自研能力的戰(zhàn)略意義,會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,而不斷放大。
而對于自研能力的真正考驗,是基于市場判斷形成的。
這一步,也許不是誰都能走對,但是對于極氪們來說,這一步卻是非常必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