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對高低邊驅動,電機驅動,電源,BMS相關芯片,都基于BCD工藝,小二做個簡單總結
-
- 什么是BCD工藝
- STM的BCD工藝解析
- BCD工藝的隔離技術
- BCD工藝的最新進展
1、什么是BCD工藝
BCD指的是Bipolar-CMOS-DMOS的縮寫:
CMOS是用于設計數(shù)字控制電路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
DMOS是用于開發(fā)電源和高壓開關器件的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
從1985年BCD推出工藝,至今已經(jīng)過去38年并經(jīng)歷了九次技術迭代,產出超500萬片晶圓,售出超400億顆芯片,僅2020年就售出近30億顆芯片,第十代BCD技術已經(jīng)投產。
2、STM的BCD工藝發(fā)展及分析
By TechInsights
如下是基于BCD8的ST7570,S-FSK電力載波通信芯片
ST7570 ,S-FSK電力載波通信芯片
更多STM的BCD工藝分析,參考鏈接
STMicro BCD工藝發(fā)展分析
https://www.techinsights.com/blog/evolution-stmicroelectronics-bcd-technology
3、BCD工藝的隔離技術
BCD工藝將Bipolar、CMOS、DMOS集成一顆芯片,為了保障良好的特性,他們之間的隔離技術就很關鍵的。
BCD常用隔離技術有三種:結隔離(JI)、深隔離(DTI)、SOI隔離,三種隔離技術成本是遞增的,其優(yōu)點及缺點如下
轉自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ABC
結隔離是BCD工藝中常見的隔離技術,它通過穿通到外延層的深擴散形成反偏的PN結,通過反偏的PN結達到隔離的目的。
淺/深隔離技術(STI/DTI)技術是在器件的側壁形成隔離,STI和DTI工藝的區(qū)別是,隔離介質的深度不同,DTI隔離效果更好,但隔離層的生成時間更長,成本更高。
STI隔離是BCD工藝中最常用的隔離技術,絕大部分<60V的工藝采用了該隔離技術。
SOI全名為Silicon On Insulator, 是指硅晶體管結構在絕緣體之上的意思,原理就是在硅晶體管之間,加入絕緣體物質,可使器件之間完全隔離;
跟STI/DTI不同的是,器件的底部也加入了隔離層,因此器件漏電非常小,隔離效果更好,相應的,該工藝需要帶隔離層的晶圓,成本較高
4、X-FAB和Tower的最新BCD工藝
X-FAB 在2023年6月宣布,其成為業(yè)界首家推出110納米 BCD-on-SOI 解決方案的代工廠,由此加強了其在 BCD-on-SOI 技術領域的突出地位。全新 XT011 BCD-on-SOI 平臺反映了模擬應用中對更高數(shù)字集成和處理能力日益增長的需求。其將 SOI 和 DTI 極具吸引力的特性結合在一起,因此與傳統(tǒng) Bulk BCD 工藝相比,高密度數(shù)字邏輯和模擬功能可以更容易地集成至單個芯片。
此種全新 BCD-on-SOI 技術能夠實現(xiàn)符合 AEC-Q100 Grade 0 等級的設計需求,具有高度穩(wěn)健性。其工作溫度范圍為-40℃至175℃,還表現(xiàn)出較高的抗 EMI 能力。由于沒有寄生雙極效應,發(fā)生閂鎖的風險完全消除,從而確保最高程度的操作可靠性。
Tower于2022年6月推出第二代65納米BCD可擴展功率LDMOS,將電壓擴展至24V,Rdson降低20%;并在其180納米BCD平臺上增加深槽隔離(DTI)技術,使裸片尺寸減少40%,支持工作電壓高達125V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