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王星事件再次將境外電信詐騙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,引發(fā)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。
很多人開始質疑:電信運營商在電信詐騙中究竟有沒有責任?為何他們不能有效攔截來自緬北的詐騙電話?甚至有人猜測,從緬甸往國內打電話是國內運營商的重要收入來源,因此運營商在反詐工作中存在懈怠。
需要指出的是,電信詐騙不是東南亞或者中國獨有的,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顆頑固的毒瘤,比如,據美國哈里斯民意調查發(fā)布的報告,2023年超過5600萬美國成年人承認自己遭遇過電信詐騙。2023年美國電信詐騙導致的損失達254億美元。而過去12個月詐騙受害者平均損失為502美元,涉及總金額高達298億美元。
當然,美國電信詐騙的犯罪分子更多的在印度、菲律賓、尼日利亞以及墨西哥等地。美國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,也沒能根除這個毒瘤,甚至情況仍在惡化。
這在一個側面說明,電信詐騙確實是一個社會的頑疾,在某種程度看,詐騙這種東西是永遠不會根除的,因為詐騙根植于人性當中的好逸惡勞,詐騙犯希望不勞而獲,被詐騙的往往也希望不勞而獲,雙方一拍即合。
- 01 -
回到上面的問題,電信運營商在電信詐騙中是否存在不作為的情況?
事實上,據我了解到的,國內三大運營商在防范電信詐騙中做了很多工作,簡單梳理如下:
電話與短信攔截:電信運營商維持著高數量的電話和短信攔截工作,針對疑似詐騙的電話和短信進行及時阻斷,為此甚至導致部分正常通信被“誤殺”而頻頻遭受投訴。所以,前面有人說從緬甸往國內打電話是國內運營商的重要收入來源,因此運營商不進行攔截,這完全是無稽之談,其實,從緬甸撥打到國內,根據國際結算協議,國內運營商從這個電話上拿不到什么錢。
大數據識別與停機處理:利用大數據技術,對涉詐號碼進行識別,并對這些號碼實施停機、停短信功能等措施,以減少詐騙行為的發(fā)生,這就是所謂的“局?!?。
實名認證制度:運營商積極推行實名認證、活體實名認證以及疑似人卡分離時的二次實名認證,確保用戶身份的真實性和準確性,增加詐騙分子利用虛假身份進行詐騙的難度。
配合警方行動:運營商積極配合警方工作,發(fā)現詐騙線索、鎖定犯罪嫌疑人,并協助抓獲犯罪分子,為打擊電信詐騙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。
涉詐電話追呼與提醒:對于某些號碼,盡管未完全認定為詐騙電話,但運營商仍會通過電話、短信等方式提醒用戶注意防范詐騙。
技術升級與研發(fā):電信運營商不斷加強技術研發(fā)和升級,提高攔截詐騙電話的準確性和效率,如利用人工智能、機器學習等技術優(yōu)化大數據識別算法。
加強國際合作:盡管面臨國際合作的難題,但電信運營商仍在努力加強與國外運營商的合作與交流,共同打擊跨國電信詐騙犯罪。
用戶教育與宣傳:運營商不僅通過技術手段防范詐騙,還積極開展用戶教育和宣傳工作,提高用戶對電信詐騙的認識和防范能力。運營商會經常根據詐騙手段的變化,通過短信、網站、微博、視頻等多種方式向用戶發(fā)送詐騙信息提醒,提高用戶的防騙意識。
優(yōu)化服務流程:在加強反詐工作的同時,電信運營商也在不斷優(yōu)化服務流程,減少因反詐措施給用戶帶來的不便,提高用戶滿意度。
- 02 -
那么,更直接的問題:為何電信運營商不能有效攔截來自緬北的詐騙電話呢?
我覺得不是不想攔截,而是這其中的原因復雜多變,涉及技術、法律、國際合作等多個層面。
從技術層面來看,緬北詐騙集團的反偵察意識極強,他們采用的詐騙手段不斷翻新,給電信運營商的攔截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(zhàn)。一方面,詐騙電話號碼的存活期極短,往往不超過兩天。這意味著在運營商識別并攔截這些號碼之前,騙子已經完成了詐騙行為并停用了電話號碼。另一方面,詐騙分子還利用網絡電話撥打詐騙電話,隨意顯示不同的號碼。由于這些號碼并非真實來源,運營商難以直接通過號碼進行攔截。此外,隨著VoIP、GoIP、AI等技術的廣泛應用,詐騙分子可以更加便捷地偽裝自己的身份和位置,進一步增加了攔截的難度。
法律層面的困境也不容忽視。不同國家的法律法規(guī)和運營商政策存在差異,這使得跨境打擊詐騙變得更加復雜。有時,即便國內運營商識別出某個號碼為詐騙號碼,但由于該號碼注冊地在國外,運營商無權直接停機或封鎖。這種法律上的限制無疑削弱了電信運營商在反詐工作中的效能。
國際合作的不暢也是電信運營商面臨的一大難題。電信詐騙往往涉及跨國犯罪團伙,需要各國警方和運營商共同協作才能有效打擊。然而,由于各國之間的法律差異、利益沖突以及溝通不暢等問題,國際合作往往難以順利進行。這導致電信運營商在獲取跨境詐騙信息、追蹤犯罪嫌疑人等方面面臨諸多困難。
- 03 -
我的觀點是,要有效打擊境外電信詐騙,僅靠電信運營商的努力是不夠的。這是一個需要政府、運營商、用戶以及國際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(tǒng)性工程。
政府應加強監(jiān)管和打擊力度,完善相關法律法規(guī)和政策措施。一方面,要加大對電信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,提高犯罪分子的違法成本;另一方面,要加強對相關行業(yè)的監(jiān)管和指導,推動全社會加強技術防范和宣傳教育等工作。
而電信運營商也應繼續(xù)加大投入和技術研發(fā)力度,提高攔截詐騙電話的準確性和效率。例如,可以利用人工智能、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來優(yōu)化大數據識別算法,提高涉詐號碼的識別率;同時加強與國內外運營商的合作與交流,共同打擊跨國電信詐騙犯罪。
加強國際合作是打擊境外電信詐騙的關鍵所在。各國應加強溝通與協作,共同制定打擊跨國電信詐騙的法律法規(guī)和政策措施;同時加強信息共享和技術交流,提高跨境追蹤和打擊犯罪的能力。
最后,廣大用戶也應提高防騙意識,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電話和信息,提高常識水平,不要被詐騙,大家都不好詐騙了,詐騙集團慢慢就沒了,王星這樣的事件也就不會發(fā)生了。